歷史中的女性圖像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回網站回網站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短篇小說推薦《To Room Nineteen》

向下 
發表人內容
siv




文章數 : 8
注冊日期 : 2008-09-21

短篇小說推薦《To Room Nineteen》 Empty
發表主題: 短篇小說推薦《To Room Nineteen》   短篇小說推薦《To Room Nineteen》 Empty2009-01-07, 4:48 pm

短篇小說推薦《To Room Nineteen》
作者:麗絲‧萊辛
http://www.b111.net/waiguo/laixin/06.htm (所有內容,以下為開頭供大家閱讀,有興趣可繼續點閱。)

這個故事,我想,是個理智發揮不了作用的故事,因為羅林夫婦的婚姻,是以理智為基礎的。
  他們兩人結婚時,年紀已不小,近三十,比一般朋友晚得多。婚前各自有些戀情,大抵樂多苦少。兩人相識了一陣子,才墮入情網——他們當時確實是墮入了情網。他們開玩笑,說是彼此把自己留給對方,為了那「真正的」,他們等待這份真正的,等了這麼久(還好不算太久),足以證明他們十分理智,而且眼光好。他們有不少朋友,年紀輕輕就結了婚。那些人(他們覺得)很可能悔不當初,後悔失去了許多良機。而有些還沒結婚的,在他們看來,似乎生活貧乏,毫無自信心,也很可能飢不擇食,或是為情所困而盲目結婚。
  不止是他們本身,旁人也都認為他們是天作之合。而旁人的祝福格外證明他們美滿幸福。在他們交往的那群人,或是說那一組人當中,他們兩人扮演的角色——男與女— —固定不變。那些人成份複雜,彼此關係平淡,組員不斷更換,其實說不上是一組人。他們兩人守中庸之道,性情幽默,不自尋煩惱,因此成為別人討教的對象。他們靠得住,別人也都信賴他們。他們這樣的結合,是別人所料想不到的,因為兩人實在過於相似,但婚訊一旦宣佈之後,人人異口同聲:「是啊,多麼匹配,怎麼我們都沒想到呢?」
  於是,他們在眾人歡欣鼓舞之中,結了婚。由於兩人都有遠見,判斷正確,一切按部就班,毫無錯亂,事事都如所料。
  兩人收入都高。丈夫馬修是倫敦一家大報的副編輯,太太蘇珊在廣告公司做事。馬修不是當編輯或名記者的料子,但他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副編輯」而已,他像舞台上的幕後功臣。他滿意自己的職位。蘇珊擅畫廣告畫,對自己所負責製作的廣告,她以幽默的態度處之,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兩人婚前所住的公寓都很理想,可是婚後,不論保留誰的,都不甚妥當。對方總會有寄人籬下之感。因此,他們搬到南肯辛頓,另租一間公寓。兩人互有默契,一旦婚姻穩定下來,他們就要買一間有庭院的房子,生男育女。婚姻穩定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他們知道,那不需等待多久,本來大可不必理會,只是為了從俗,他們才不得不這麼說。
  結果是,他們在那間漂亮的公寓住了兩年。由於交遊廣,經常不是招待客人,就是參加別人的宴會。之後,蘇珊懷孕。她辭掉工作,他們在瑞契蒙區買了一間有庭院的房子。他們先生了一個兒子,再生一個女兒,跟著又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可說是完全符合羅林夫婦的典型作風。假如能隨意選擇的話,人人都希望如此,兩男兩女恰恰好。儘管如此,人家都覺得,那的確是羅林夫婦的選擇。他們這一家,做事慎重,選擇一向正確,絕不出錯。
  他們一家六口,住在瑞契蒙,房子有庭有院,生活幸福愉快,應有盡有,事事按部就班。
  然而……
  就連這一點,也在預料之中,事情總有平淡無奇之處……
  對,沒錯,那當然,他們有時難免有這樣的感覺,有什麼樣的感覺?
  他們的生活似乎像條咬著自己尾巴的蛇。馬修努力工作,為的是維持一家的生活— —蘇珊、小孩、房子、庭園,這麼一個大營,需要相當的收入才應付得了。蘇珊呢?她為了馬修、小孩、房子、庭園絞盡腦汁:這個大組合,要是沒有了她,不到一個星期就垮了。
  可是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兩人找不到一個定點,肯定的說:「一切都是為了這個。」而這個究竟是什麼?是小孩子?小孩不可能是生命的重心,生存的目的。小孩雖可叫人感到生命愉快、有趣、充實,但小孩不可能是生命的泉源。事實上,也不該如此,馬修和蘇珊兩人都深懂此理。
  那麼,是馬修的工作?笑話。這份工作還相當有意思,但絕不是生命的目標。馬修勝任愉快,深感自豪,但叫他以那份報紙為榮,卻不太可能。他自己每天所看的報紙,就不是他的那一份。
  那麼是愛?這個嘛,這個最接近了。要不是愛,那還會是什麼?沒錯,這個與眾不同的單元,完全繞著愛這個中心點旋轉。與眾不同,確實如此。兩人有時不免會帶著不敢置信的心情,私底下想著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婚姻、四個小孩、大房子、花園、女傭、朋友、車子等,這一切,這一整體之所以存在,由無而有,全賴兩人彼此相愛,真是與眾不同。這就是生活的核心,生命的源泉。
  假如有人認為愛不夠強烈,不夠份量,不足以支付這一切……那又能怪誰呢?誰也怪不了,事情本來就是如此。他們兩人十分理智,沒有怪罪,也不彼此怪罪。
  他們反而運用智慧,在這充滿痛苦、火爆的社會,保全他們創造出來的。他們舉目四望,四周不是瀕臨破裂瓦解的婚姻,就是充滿摩擦(這個更糟)的生活,他們從中汲取教訓,告誡自己,不可步人後塵,千萬不可。
  他們的朋友,許多都陷入險境,他們卻避開了。那些朋友為了小孩子在郊區買房子,做丈夫的獨自一人留在城裡,成了週末丈夫,週末父親。做太太的盡量不問他在城裡公寓(他們戲稱為單身漢公寓)的生活情形。羅林夫婦與他們不同,馬修是道地的全職丈夫、全職父親。夜晚,他們躺在寬闊的主臥房裡,寬闊的雙人床上,外望美麗的河景,肩並肩躺在床上聊天。他告訴她白天所發生的,所做的事,所見的人;她告訴他一天所做的。她的不如他的有意思,但這不是她的錯。他們深深瞭解,一向過慣自己生活的女人,尤其是經濟獨立的女人,一旦金錢、社交兩方面都要依賴丈夫,心裡難免感到不滿,感到權力被剝奪。
  蘇珊也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為了表示獨立,外出工作,引起各種問題。其實她大有可能如此,她從前工作的公司,極為賞識她的幽默感、穩定的情緒、理智的性格,他們常常邀她回去工作。可是夫妻兩人都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需要母親照料。不過他們同意,等這四個小孩,經過妥善養育成長,到了適當年齡,她就回去上班。女人到了五十,體力智力都達高峰,小孩卻已長大,不再需要母親全神照顧,那時情況會不堪想像,兩人對此都十分瞭解。
  於是,這對夫妻,在考驗自己的婚姻,小心加以料理,就像駕駛在暴風雨中的一艘小船,滿載無助的乘客。當然了,事情本來就是如此……世上外來的暴風雨確實猛烈,但距離不近。這並不是說,他們自私,不管外界:他們信息靈通,且有責任感。而內在的風暴、流沙,他們事先知曉,並加以細心繪圖,因此一切平安無事,井井有條,對,無半分差錯。
  要是他們感到生活枯燥、無味,那又有什麼關係?婚姻上出現煩悶憂鬱的情形,是他們這類理性特高的人的特殊標誌。他們飽讀各類書籍——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不會無所準備,窮於應付。兩人均受過高等教育,能分辨好壞,判斷是非,出於自願而結合,追求幸福,樂於助人——大家隨處可見到他們,大家都認識他們,大家甚且都成了那件事的化身,真是可悲,因為表面上似乎擁有一切,事實上,卻又少得可憐。但他們兩人對此並不感到吃驚,反而彼此更加體貼,更加憐惜對方。生命就是如此,兩個人,不論經過如何細心選擇,都不可能成為對方的一切。事實上,就連這麼說,這麼想都過於陳腐,他們恥於如此。
  有一天晚上,馬修很晚回家,他向蘇珊懺悔。他說他去參加宴會,送一個女孩子回家,跟她上床發生了關係。他懺悔,其實也是陳腐得很。蘇珊當然原諒了他,其實說不上原諒,理解倒比較合適。如果你瞭解某件事,你就不會原諒,因為你本身就是這件事。你所原諒的,是你所不瞭解的。其實馬修也不是懺悔,那成什麼話?

(待續)

我的心得:


我很喜歡十九號房這部作品,他將人物刻畫的相當細緻,當中的羅林夫妻在社會價值觀下,是對婚姻生活美滿的佳偶,然而,這樣的幸福卻構築在妻子的焦慮和痛苦之上,丈夫坦承外遇在他心中仍留下不少的影響,但她卻硬是要自以為理智的去分析這件事情。在偌大的豪華房子裡,她其實也不明白自己真正的焦慮是出於哪一點,她想要的自由是哪一種自由?

她被迫接受社會價值下的幸福,這社會總體的來說是要女人犧牲的,為了顧全孩子,所以蘇珊辭去了工作,導致自己無事可做的焦慮,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甚至到最後她連老公的外育都不在意了,像是無關乎自己一樣,勉強編出自己也外遇的故事,好達到丈夫的期望。

最後蘇珊自殺了,她得不到她渴望卻無法明白的自由,而且死後可能要還要被輿論說三道四。而我想他的丈夫也完全不會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他是這麼的理智又這麼的完美,所以蘇珊的死之於他,除了難過以外他並沒有什麼好說。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fish90118
 
短篇小說推薦《To Room Nineteen》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歷史中的女性圖像 :: 線上討論區 :: 課餘閒聊嗑瓜子區-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