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女性圖像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回網站回網站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正確看待和運用網路輿論力量

向下 
發表人內容
小郁




文章數 : 9
注冊日期 : 2008-10-01

正確看待和運用網路輿論力量 Empty
發表主題: 正確看待和運用網路輿論力量   正確看待和運用網路輿論力量 Empty2008-12-20, 9:58 pm

二十一世紀是網路的世紀,在現在以及可期的未來,網路將深刻的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路輿論相對於傳統的媒體輿論具有更快,更便捷和更高效等特點。一個新聞事件通過網路,可以在瞬間被全世界的人們知道。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路來發表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路來發佈某些新聞事件。網路輿論這種新特性給社會帶來了輿論傳播途徑,可以繞過很多人為障礙,讓廣大人民群眾及時了解新聞,但同時也帶來很多困惑。如何正確的看待網路輿論的力量,如何辨別網路輿論的正確與否,成為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網路更加發達的社會,網路輿論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強大,如何正確運用網路的力量,發揮網路輿論的正面影響,將是一個長期命題。

首先,網路輿論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聞快捷和真實。網路的最大優點就是快捷方便,在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新聞事件都是通過網路傳播出去的,讓社會各界能夠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地震災區的方方面面。網路在這些突發新聞事件中表現出的快速,可能是一些傳統的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所不能比擬的。網路媒介的快速以及準入門檻現對較低,讓一些新聞事件更易於傳播。

第二,網路輿論成為民意表達的一個重要平臺。網路輿論,已經越來越重要,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不能妖魔化網路輿論,而是要學會適應網路時代的輿論生態,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和引導,想把網路掌握得滴水不漏,不僅是虛妄的,也是可怕的。而網路輿論的積極作用是明顯的,它可以促進社會管理,有效的實現民意表達。在全國有近兩億網民的情況下,網路已經成為表達民意的一個重要平臺。

最近這幾年,網路作為民意表達渠道的更為顯化。我們看到,在黨和國家一些重大事務中,政府更加注重網路反映民情民意方面的作起的作用。近年來,每遇兩會和黨代會,會議都專門開通“網路直通車”,為群眾反映民意和閒言獻策提供交流平臺。“網上民意”一詞經常出現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中;溫總理多次在小組座談中提到他上網了解的群眾意見與各種社會信息。網路給公眾提供了充分發表言論的平臺,儘管網路言論也存在“網路暴力”等不良現象,但是網路反映最廣泛、最真實民意的大方向不可能因為某些瑕疵而被否定。而網路民意和網路輿論監督的有效性,也以不可爭辯的事實證明瞭它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和民主政治的推動力量。廣大人民群眾離不開網路,未來社會必將是一個網路化的社會,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也由於通過網路與民意的零距離而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時,從中央到各級黨委、政府對網路輿論渠道表現出的開明態度和高度重視,也可以看出網路輿論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民意表達的平臺。

第三,網路輿論已經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網路輿論形成的巨大社會輿論力量,對政府決策和管理運作起到很大的影響,這在近兩年表現得日益突出。網路使得普通受眾擁有了話語權,為公眾參與民主決策提供了途徑。各大網站的留言能充分表達民意,形成觀點化的網路輿論,一些學者、專家開通的個人博客發表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看法,開始影響社會輿論。而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關注網路輿論這一重要的民意平臺,從而自然而然的開始影響政府的決策。正因為網路輿論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所以中央對網路輿論越來越重視。中央政治局會議在2007年的第一個季度內,就兩次專題學習研究“網路文化”;每年全國“兩會”閉幕後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答記者的開場白,都首先提到網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這是對的網路輿論鼓勵,也是對民意的尊重。前一階段,新華社《半月談》雜誌就用“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網路輿論”,“民意匯入中南海”為主題報道了中央領導對網路輿論的高度關注。實際上,網路雖然是虛擬的,但網路輿論不是虛擬的,它是網路背後人的意見的集中和反映。而網路輿論的作用,不在於它們在網路上洶湧,而是最終反映于現實,作用於現實,引起傳統媒體的介入與互動,從而形成社會輿論和新聞輿論,並最終因為對現實形成壓力而產生作用。

在汶川地震中,網路媒體的輿論力量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如“遼寧女孩辱罵災區人民事件”、“四川衛生廳官員打人事件”以及“莎朗斯通事件”等等,這些新聞最先並不是從傳統新聞媒介中傳播出來,而是從網路媒介中迅速傳播的,並且通過網路傳播,在第一時間人們知道和了解了這些事件的真相,形成了巨大的網路輿論壓力,讓這些事件中的相關單位和人員給了全國人民一個交代。以“四川衛生廳官員打人事件”為例,如果以常規媒體看來,也就是一個小的衝突,也許不值得報道,或者說記者報道了,總編可能認為影響抗震救災的團結,會壓下不報。如果沒有網路媒體這個相對便捷的傳播途徑,全國人民可能不會看到這條新聞,就會不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打人的官員也許就不會得到處理。那麼這樣一來,對於所有在災區無私奉獻的志願者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悲哀,可能別人看來這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在特殊背景下表現出的意義不小,衛生廳官員動手打人,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其對基層群眾和廣大志願者的漠視和輕視。如果潑他消毒液的是一位下去視察的領導,他敢打人嗎,肯定不敢,為什麼面對普通群眾和一般志願者就壓不住火呢,還是因為平時高高在上,官威無限。同時,為什麼一件普通的打人事件會在網路上和廣大人民群眾中掀起如此大的反應呢,因為平時社會中存在大量這樣的事件,存在這樣那樣的幹群衝突,所以,在一個特殊時期和特殊群體上,這件小事變成了大事,變成了全國人民為之憤慨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網路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進步的力量。

在盡數網路媒體的種種優點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客觀地看到網路輿論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網路雖然有便捷高效的優點,但是由於網路媒介的準入門檻較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網路監管機制,因此,可能會發生新聞事件報道不實或者報道有偏差。汶川地震發生後,網路上很快就出現了關於各地會有地震發生的不實報道,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新聞核實機制,這些不實的信息甚至被國內一些較大的網站轉載,擴大了負面影響。還有上文中提到的“四川衛生廳官員打人事件”就存在這樣的現象。這件事報道後,由於報道者將打人官員被誤認為另一位官員,導致這位無辜者被無數網民打電話責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雖然最後真相澄清了,但是無辜者被冤枉的事實已經發生了,而且這位無辜的官員所受到的壓力以及聲譽影響也已經發生了。所以,如何保證新聞報道事件的真實,是網路媒介不得不面對,而且也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是網路輿論不能發展為對他人隱私的暴露和人身攻擊。網路具有傳播快、傳播廣的特點,可以對一件事形成巨大的網路輿論壓力,但是這種輿論壓力不要變成人身攻擊和對他人隱私的暴露。現在網路上流行一個詞語——“網路暴力”,從這個詞面寓意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內涵。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明星隱私被曝光已經見慣不怪了。此外,每每發生一些焦點事件,其中所涉及的人員的私人信息很快就會被公佈在網上,有些信息相當詳細包括家庭住址、單位地址以及電話等,甚至有網友上門進行威脅恐嚇等。上文提到的“四川衛生廳官員打人事件”中,那位被冤枉的官員的通訊方式很快就給發佈到了網上。第二天就有人打他的手機來責問他。事實上,無論這些事件中涉及到的人員是否存在道德問題或者說違法犯罪問題。作為網民,我們可以譴責,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絕不應該隨便曝光個人隱私,對涉及人員的個人權利進行侵犯。所以,網路輿論要健康的發展下去,必須要克服這些弊端,相關部門應該儘快完善網路監管機制,加快網路方面的法律制定,讓網路成為人們表達民意和看法的平臺,而不是成為暴露隱私和人身攻擊污暗角落。

總之,在當下的網路化世界,網路只是一個工具,網路所釋放出來的,是在某種程度上被解放出來的民意和能量。正是由於網民們處於不同立場,才有意見平臺上的爭論和辯駁。對事關利益分歧的事件,網友們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爭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民意的反映,這些意見恰恰可以為官方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網路輿論是對民意的一種反映,網路輿論的形成和匯聚,是浮在網路上的公民的意見的形成和匯聚,它不僅客觀上形成了對傳統媒體的報道的補充,也是對傳統媒體的一種衝擊和校正。但同時也要客觀公正地看待網路輿論,克服網路輿論的一些弊端和缺點,發揮網路輿論的優點,讓網路輿論成為公民政治參與、輿論監督和監督輿論的重要載體,進一步推動民主文明的建設與發展。


轉自:http://big5.lrn.cn/zjtg/societyDiscussion/200806/t20080612_241310.htm
回頂端 向下
 
正確看待和運用網路輿論力量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歷史中的女性圖像 :: 線上討論區 :: 每週課程討論重點 :: 第六週-「人言可畏」,輿論壓力對女性的影響?-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