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女性圖像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回網站回網站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列女傳 內文介紹

向下 
發表人內容
韓愈

韓愈


文章數 : 70
注冊日期 : 2008-09-17
年齡 : 114
來自 : 遙遠の彼方

列女傳  內文介紹 Empty
發表主題: 列女傳 內文介紹   列女傳  內文介紹 Empty2008-09-25, 8:25 pm

一、
人之有七情六慾,本來是非常自然的事,聲色犬馬之娛,是人人想追求的快樂,但是,縱情聲色,卻會使人忘其所以;為了要防堵婦女對口腹聲色之慾的追求,《列女傳》於是對一些壓抑自身慾望的婦人,大加讚揚。然而,這些壓抑自己慾望的婦女,為的不過是男性的福祉。

以 〈賢明〉為例,一些后妃夫人,為了要使丈夫之行合於禮法,情願以自己的慾望為犧牲品,並以自罪的方式,期望丈夫能因為自身的犧牲,而覺醒到行為的缺失,例如:

人 物 原 因 行 動
周宣姜后 宣王早臥晏起 脫簪耳,待罪於永巷。
齊桓衛姬 桓公好淫樂 為之不聽鄭衛之音
桓公 謀伐衛 脫簪耳,解環珮,下堂請罪。
晉文齊姜 晉文公安齊 為之殺蠶妾.醉載之以離齊。
楚莊樊姬 楚 莊王好狩獵 不食禽獸之肉
宋鮑女宗 鮑蘇娶外妻 養姑愈敬,賂遺外妻甚厚。

事實上,這些后妃本身並沒有什麼過錯,有錯的其實是君王本人,然而,禮法卻教導她們要從罪己做起,以自己的受罪,來喚醒君王的錯誤。這樣壓抑本身的慾望以求成就大局,其實根本就是父權二元對立中,男性勢力的勝利,也即是自覺存有對自體存有的異化絕對成功的例子。而婦女對異化觀點的內化,使得她們毫不遲疑的成為他者,以自欺的方式存於世上,接受客體或是他者的角色,以逃避自由、放棄自由,讓本身的存在變為物體,成為父權二元對立中被犧牲的一方。

二、身體的毀壞

《列女傳》之所以變成《烈女傳》,並且最為後世所詬病的一個原因,是源於《列女傳》中對婦女身體自殘行為的讚賞,《列女傳》中婦女的身體自殘行為,包括了自毀容貌與自殺,而其中又以自殺為最普遍。

在《列女傳》的 〈貞順〉和 〈節義〉這兩類傳記中,充斥著為種種原因而自殺或自毀容貌的女子,以下表列之:

方式 人 物 原 因
被焚 宋恭伯姬 傅母未至,夜不下堂。
自殺 齊孝孟姬 立車無帷蓋,無禮。
自殺 息君夫人 被迫改嫁。
溺死 楚昭貞姜 使者忘符,棄約越義。
自毀 梁寡高行 被迫改嫁,割鼻自毀。
自殺 楚成鄭瞀 以死諫易太子之非。
自殺 楚昭越姬 為移君王之病。
自殺 蓋將之妻 為勸其夫自殺殉國。
自殺 代趙夫人 弟殺其夫。
投河 魯秋潔婦 夫喪孝義。
自焚 梁節姑姊 失火得救己子而不得救兄子。
自殺 郃陽友娣 夫殺其兄。
代死 京師節女 仇綁其父,欲殺其夫。

由表格可看出,《列女傳》中婦女自尋死亡的原因,幾乎是「無地而不可死」,婦女生命,在忠、孝、賢、貞、禮、信等等道德名義下,顯得像螻蟻一般微不足道,表面上看來,婦女的自殘似乎有種種不同的堂皇理由,實際上所有的自殘行為卻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男人」,這些行為的背後,不是為夫為父就是為兄為子,婦人的自殘或死亡,正鞏固了傳統的「三從」架構,在男性的政治權力下,婦人本就只是附屬於男子的。

《列女傳》對這些自殘死亡行為的歌頌,帶出了男性對理想女性的期待,而在歷代刻意的教導之下「《烈女傳》不僅一直是二千年來中國女性「正確」的行為範本,還奠立了一種歌頌女性「勇敢」─尤其是自殺─行為的文類。」﹝《婦女與中國現代性》頁一一五﹞這樣的行為模式,說明著男性為維持中國婦女的從屬性,其實是同時以公開頌揚、暗地壓制的方式進行著,烈女思想蔓延在中國上下階層的婦女的心中,而家庭教育正是蘊育此思想的搖籃:

在此種思想之下,婦女唯一可表述她堅貞的道德思想的辦法,就是捨棄她的身體,婦女的身體在此種刻意歌頌,暗地壓制的運作下,在必要之時,就是用來證明道德規範的最佳利器,婦女的犧牲,代表著婦女崇禮守貞教育的成功,也是男性以禮法圍堵婦女,防範其跨越男性期待的勝利。

三、不潔的洗滌

不論是對慾望的壓抑,或是對身體的自殘,我們可以看出,父權政治之所以對婦女肉體做諸多的限制和控制,其根本內在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對女性身體,有著本能的恐懼:

對女人身體的不潔,其實來自婦女在情慾上出軌的恐懼,而為了防堵這樣的出軌,禮教的遵從、貞節的歌頌,便成為男性異化婦女的利器,許多的婦女,在貞節高名的引誘之下,為保全自身的潔淨,而以去除身體的慾望甚至是以身體的毀滅來贏取賢名,本來守貞就是男性對女性身體的控制,而《列女傳》的許多婦女,早已將其內化為應盡的義務,為表明自己堅定的信念,守寡終身成為那些喪偶婦女的最高榮譽,這個堅定的諾言,很多時侯,並不是來自於婦女對其配偶的情愛,一些表明不事二夫的婦人,有時根本從未與其丈夫謀面。



四、女性的神化

對婦女的讚揚,《列女傳》在 〈母儀〉到 〈貞順〉中提供了多樣的楷模,而對理想女性的投射,在傳統禮教之外,神話則是另一種理想的變形,《列女傳》中有許多帶有神話色彩的女子,將女性神話化,似乎是提高女性地位的想法,然而實際上:

如 〈母儀〉中的有虞二妃、棄母姜源、契母簡狄等,有虞二妃以所擁有的神祕力量救其丈夫舜,免於父母和弟弟的陷害,姜源、簡狄等處女懷孕的神蹟,孕育了一代的聖君明王, 〈仁智〉傳中,那些有遠見之明的婦女,對上天的興衰微著,言說如同預言家一樣準確,充滿著男子無法理解的神話性質。然而這些神話般的女子,與其說是男子對女子的讚賞,倒不如說是女子在現實中無法掌控任何事物的證明,因為任憑女子再怎樣努力,也沒有辦法擁有那些女子的能力和權力。



五、貌美的批判

政治權力的把持者,一向不肯輕易釋放權力,而在中國權力的奪取戰中,除了亂臣賊子,還有干政的后妃。《列女傳》中的 〈孽嬖〉,在行為上的缺失,除了主動干預政治,也包括被動的擾亂政治。

中國婦人亡亂國家的想法,自《詩經》時代就有,而《列女傳》所記錄的女禍,更遠自夏商,女色,尤其是美色,在 〈孽嬖〉中就像魔鬼一樣,會讓國家動亂,朝政不張,甚或亡國。
那些以美色見寵,被動地干擾政治,以蒙致「禍國」罪名的婦女,就是在男性這種心理下的替罪羔羊。亡國的君主,在自己的能力操守上,原本就已有缺失,然而男性寫作的歷史,卻每要在各個垂亡的朝代中,找出一個替男性不足圓謊的箭靶,於是這些美貌的女子,就成了最好的理由。



六、才女的醜化

如上所言,男性似乎對婦女干預政事,有著無比的厭惡,無論如何,在政治上,女子是難以插手的。但在《列女傳》中,卻也有一絲絲的裂縫,允許女子提出她在政治上的看法,就在 〈辯通〉中,有三個女子,獲得此種特別待遇,那就是齊鍾離春、齊宿瘤女和齊孤逐女,這三個女子,除了真正地有才能之外,卻還有個特別的共同之處─容貌甚醜。

《列女傳》對此三女子的醜狀,可以說是極盡所能地描寫

女子的美貌,不免讓男性有傾城傾國的恐懼,《列女傳》對孽嬖女子總強調其美色,而對賢德女子,則疏略容貌的描寫;另外,《列女傳》中所讚揚的婦女,不論是何種德行,總不外為貞節、為夫、為父、為子,然而這三位貌醜的女子,卻是直接表明願為君王效力的希望,而君王也欣然接受,其間潛藏著的,是否是因為這三位女子,其實在形貌上與普通女子相去甚遠,而與男子較近,因此而使得君王得以信任而不恐懼呢?


結語

  從慾望的壓抑到才女的醜化,我們所看到的,是古代女子被歌頌之下的樣態,同時,也是父權之下,男性對慾望和權利的轉化;父權恐懼婦女的慾望被滿足,而害怕男性的權利被剝奪,因此,他們設下重重的迷霧,以保障男性利益的鞏固,包括對女性身體的絕對佔有,和對政治權力的完全掌控。

為了這些利益的鞏固,男性不惜歌頌婦女,以自殘的方式,來獲得貞順的美名,犧牲婦女在物慾、情慾上的享受,甚至放棄對容貌的妝點,對生命的愛惜,以換取通過禮教的洗滌,得躋身被後世歌頌的楷模。而透過婦女對生活慾望的放棄,則進一步保障了男性的慾望和權利,至於對那些執迷不悟,無法捨棄慾望的婦女,《列女傳》則發出了譴責,批判她們的美貌,將她們的事蹟非人化,把有能力的女子醜化,以企圖安撫謹守本份的賢明女子,更訓警世間婦女,不敢向這些婦女看齊。

總之,《列女傳》中的婦女,在父權二元對立的消長之下,被內化成被動的一方,婦女是受拘束的動物,在沒有被允許的情況下,她們根本不能自由行動;更悲哀的是,她們所做的事,無時無刻不在為父權或政治服務,她們在貞節和道德的名義下,自願壓抑個人慾望或放棄個人生命,為的是換取對禮法﹝男性﹞的絕對遵崇,而成為後世婦女模範的可敬對象。
回頂端 向下
 
列女傳 內文介紹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歷史中的女性圖像 :: 線上討論區 :: 每週課程討論重點 :: 第三週-服從是女性的天職嗎?女子無才便是德?-
前往: